在“非典”时期被提及较多的北京小汤山医院,近年来以很接地气的健康管理业态,创造了“非常典型”,再度引起媒体关注。 在几年前,媒体在对中国慢性病发展情况做描述时,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是“井喷式”。这两年,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下降了,但慢性病在中国的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6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2%、9.7%,癌症发病率年平均增长约4%。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慢性病的高患病率依然是影响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创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绊脚石”和短板。 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与现行针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手段不“落地”有很大关系。如健康体检,虽然是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手段,但由于涉及到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素养的提高,如果个人不行动,无论国家投入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举办多少场健康讲座,健康的评价指标规定多么细致具体,依旧等于虚设。 值得肯定的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宣传工作的引导、*的健康教育、健康设施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让慢性病患者有了知晓慢性病危害的途径,有了检测出慢性病的手段,有了用来锻炼身体的场所和器材。如果百姓能因此主动奉行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的火山口从此便不会再喷发了。可是,有毅力放弃那种自认为“舒适、满足、优越、有成就感、有幸福感”的生活方式的人实在是少数。科学上认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时恰恰是现今社会普遍遵守的一种价值标准。一方面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高层次需求,另一方面是维护身体健康的真理要求,二者难以兼得,很多人毋宁视健康而不见。 不能主动奉行,先被动遵循,再培养习惯也不是不可以。北京小汤山医院作为北京市健康管理促进中心、北京市健康促进示范基地、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近年来在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上的做法值得学习。小汤山医院从2006年即开展了健康管理工作,属于国内开展此方面工作较早的机构之一。医院为实现“落地式”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不断增加技术投入,更新适宜技术设备,在国内较早引进了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进行健康数据采集、疾病早期筛查,为针对性健康风险干预方案的制定明确了目标,真正形成了以健康体检为**,检前问卷调查、建立档案、设计个性化体检套餐;检中安排住宿、综合评估、现场咨询、健康讲座、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实地体验;检后给予体检结果汇总、追踪监测、疾病预警及借助健康管理软件和运动监测仪,要求患者真正量化摄入量与运动量,强制生活方式管理的“落地式”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得到受众的高度信赖。 目前,很多**医院也跟小汤山医院一样,开始了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设备唱主角的健康体检工作,让健康管理真正“落地”,为国人健康服务。(摘编于《中国城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