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中国所有的医疗资源拧成一股绳,创造出强大的协同效应,成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尽管目前疫情还在局部范围蔓延,但关于"疫情"带给各行各业的影响成为人们当下关注的焦点。小编试着梳理了疫情对器械行业带来的影响,供大家参考。 【疫情让医疗器械重要性全面升级】 虽然受疫情大环境影响,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也会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种损失,但相对旅游、餐饮等行业而言,疫情对医疗器械行业造成损失是有限且短暂的。笔者乐观地估计疫情之后,随着国家各种减税、帮扶政策出台,大多企业可逐步挽回损失恢复正常运转。 相反从长远来看,疫情的爆发将促进市场对医疗器械需求的大幅增加及重视程度提升,尤其是与呼吸、检测康复、应急防控、重症病房建设及健康防护相关产品,将在疫情后市场扩容及基层下沉过程中迎来需求高峰。 据悉,疫情爆发后,除武汉紧急建设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外,全国已有20多个省近60家医院要建设单独隔离院区、危急重症ICU病房,未来几年发热门诊、危急重症ICU病房、单独隔离院区的建设将迎来新的建设期。于此相关设备包括小型生化/*检测仪、带CPR检测的血球仪、血气分析、血氧仪、监护仪、超声、输注泵、移动DR、便携超声、血球仪、传染防护耗材额温枪、医用耗材等。 同时,疫情中,我们看到各种报道都会提及到、迈瑞、新华、联影等诸多医疗器械企业**时间参与到*救援,包括驰援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各类急需设备捐献、诊断试剂盒的快速审批,功能医学检测和干预设备、智能影像设备应用、ICU重症病房及发热隔离病房设备供应、技术人员*调试安装等都充分说明了器械在救治生命的关键时刻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得到全社会及**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此外,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充斥着各类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呼吸机、红外热像仪等物品告急信息。相信未来国家一定会加大对医疗器械及各种医疗资源投入,尤其是作为应急医疗重要物资,部分医疗器械或将会列入国家长期战略储备,以**社会需求。 "根据工信部2月2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医疗防护用品、消杀用品、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五大类100多个品种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心电图机、CRP、消毒产品线、雾化器、血氧仪、口罩、手套、鼻喷雾等产品需求量猛涨。" 【疫情让行业创新创业气氛激增】 医疗器械作为生命健康产业较重要的子领域之一,其产品上市需要经过注册检验、临床评价、技术审评等多个环节,门槛要求很高。这次疫情期间,在**政策鼓励下,行业诸多科研人才投入攻关创新型产品,如病毒隔离床、隔离舱、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等快速获得注册证,一些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快速运用到临床中。 此外其他行业如电子、传统制造业等会受到疫情影响,快速转行进入到医用防护产品生产及线上问诊服务等细分领域中。这部分技术人才的补充将有力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2月3日召开会议上中提出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鼓励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9日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中,*12条中提及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相关技术与产品创新,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针对新冠肺炎防治,在检测技术、药物疫苗、医疗器械、防护装备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生产创新,对取得重大突破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时予以**考虑。 相信疫情后,国家对于医疗器械监管及创新创业都还将更加优化,未来会有出台更多鼓励行业创新的利好政策。 【疫情对医疗器械发展带来机遇盘点】 ▲疫情让AI、机器人、HRA等智慧医疗技术大显身手 AI类智能医疗产品 。在疫情控制中,作为近两年行业热点的AI影像、AI心电图机等器械能有效解决疫情中疾病海量数据处理、疾病标记物筛查、**方案模拟等工作,全面提高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同时 减轻检验科、病理科、影像科医生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相信未来以AI为基础的医疗流程优化、分级诊疗、健康管理及患者随访、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都将助力医疗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提升诊疗效率。 智能检测和干预设备。目前由生产的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PMR微循环修复系统、EIS红细胞影像系统、ERS红细胞聚集干预康复系统等大型功能医学智能设备已经在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等4家医院用于新冠病毒肺炎防治,从人体器官功能状态评估、红细胞功能筛查和提高机体*力、促进携氧能力等方面辅助新冠肺炎患者快速排查和**,并减少了额外感染风险。目前公司正在根据湖北省及全国其他城市医院申请和各地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请货指令,加紧生产更多适宜技术设备支持抗疫。 其实不止是这次参与疫情的各种人工智能新科技,未来以AI、机器人、5G、大数据、基因技术、VR、云医疗为代表的高科技将**预期地深入应用到医疗诊断、**、疾病预防等多个领域。 ▲疫情让线上问诊、远程医疗等爆发性增长 就像当年因SRAS疫情崛起的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一样,这次疫情让国内医疗信息化系统,远程诊断、在线问诊等与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领域被按下激活键,迎来了久违的一次出圈机会。 据悉,截止截至2月1日,春雨医生针对新冠疫情义诊活动累计解答**53万例咨询;2月14日,微医集团已有32978名在线医生提供医疗咨询服务129.6人次。京东健康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10**次,阿里健康每小时的咨询量近3,000人次。截止2月11日,平安好医生APP累计访问人次11.1亿,疫情期间新注册用户增长10倍。 据浙江之声报道,2月2日浙江省人民医院远程超声医学中心通过5G网络,远程控制着距离杭州60公里的桐乡一院感染病科床旁的超声机器人,对一名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卫宁健康旗下纳里健康移动远程会诊平台也可远在千里之外享受优质医疗*资源,随时随地与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医务人员一起对病患进行远程会诊。 另外,这次疫情让很多医院对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的态度从排斥变成了试着去接受并从中受益。根据CMEF在疫情期间不完全统计,**过200家公立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线上咨询服务情况。 未来在线问诊远程医疗会将会进一步普及,尤其对于缺少医疗资源的地方,线上问诊和远程医疗都是分级诊疗的有效补充。 ▲疫情让消毒感控及健康防护品迎来更大市场 消毒感控类产品。疫情爆发让"消毒"一词瞬间成为热搜词。据悉,截止2月11日,老肯医疗已收到消毒设备订单27350台。连续两日涨停的鱼跃医疗在2月3日晚间公告,因疫情蔓延导致防疫抗疫相关产品的需求暴增,公司的消毒感控、温度测量、血氧仪及口罩产品全面脱销。 应急防护类医疗用品。 此次疫情后口罩、体温计及相关耗材生产设备等全民奇缺充分暴露了国家在应急医疗体系建设上的欠缺。近期【工信部】出台了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医疗应急)清单。2月14日*组织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十二次会议上提及的15个体系、9种机制、4项制度中也充分体现了未来国家在应急医疗领域的高度重视。 家用健康类防护产品 。此次与疫情有关的产品,口罩、 体温计、手套、抗病毒用品卖断货自不必提,家用诊断与监护类医疗器械及可穿戴医疗,如PMR便携式微循环修复系统、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电子听诊器、智能手环等需求暴涨。据悉 疫情期间,京东3天售出1.3亿只口罩。未来以京东、淘宝为代表的电商O2O平台还会迎来更多商机。 改善微循环,提高*力 经过这次疫情,老百姓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各类基于家用诊断与监护设备的慢病管理系统、健康科普教育软件未来都会有很大市场。同时健康保健,预防护理、医体融合类家用产品将会日益成为人们刚性需求。 康复理疗及中医类产品 。近年以功能医学为主导的治未病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防护疫情期间功能医学检测和干预设备的功效可圈可点,成为很多人防护疫情可以选择。 相信疫情受控后健康管理适宜设备还会成为关注的重点。 毋庸置疑,疫情患者的康复理疗与跟踪**也非常重要。 预计与此相关的肺活量计、家用呼吸机、制氧机、雾化器、康复训练仪器、微循环障碍修复等产品的创新应用也会越来越活跃。 总之,疫情带来的这支"黑天鹅"给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疫情也会给整个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包括医药、医疗和和医保都带来或大或小的变革及影响,但无论怎样我们坚信,医疗器械产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未来将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为保驾**人类健康肩负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价值。